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网络营销 > 正文
千千静听改成什么了?千千静听为什么要改名?从营销角度怎么看?
发布时间:2025-09-05 14:54:24 编辑:admin 浏览:6
千千静听的改名历程确实是一段很有意思的品牌故事。它最初叫“千千静听”,后来在2013年改名为“百度音乐”,然后在2018年又再次改名为“千千音乐”。所以,现在是千千静听改成千千音乐了。
千千静听为什么要改名?
我们聊聊它几次改名背后的原因,以及从营销角度怎么看这些操作。
千千静听的前世今生
千千静听(英文名TTplayer,意为“Thousand Tunes”)是一款曾经非常受欢迎的支持多种音频格式的纯音频媒体播放软件。它最早由程序员郑南岭开发。最初软件叫“MP3随身听”,后来因为开发者喜欢陈慧娴的《千千阙歌》,改名为“芊芊静听”,最后定名为“千千静听”。
千千静听的改名历程及原因
千千静听经历了两次主要的品牌更名:
2013年:千千静听 → 百度音乐
百度在2006年全资收购了千千静听。到了2013年7月,百度宣布将千千静听正式更名为百度音乐。这次改名的主要原因包括:
品牌整合与统一:百度收购千千静听后,将其与自身的MP3搜索、百度TING等音乐业务进行整合。更名为“百度音乐”,意在统一品牌形象,更好地融入百度生态系统,利用“百度”这一当时更具知名度的品牌进行推广。
战略转型需求:当时音乐市场的主流趋势是从本地播放向在线音乐服务转型。千千静听虽然本地播放功能强大,但在在线音乐领域步伐较慢。更名为百度音乐,标志着百度希望其从一款本地播放软件转向在线音乐平台,更好地与酷狗、QQ音乐等在线音乐客户端竞争。
2018年:百度音乐 → 千千音乐
2015年,百度音乐与太合音乐集团合并。到了2018年6月,太合音乐集团宣布百度音乐进行品牌升级,更名为千千音乐。这次改名的主要原因包括:
市场竞争压力:更名为百度音乐后,其市场表现并未达到预期。根据2017年的数据,百度音乐的月活跃用户数远低于腾讯系的酷狗、QQ音乐、酷我,也落后于网易云音乐和阿里音乐。在巨头林立的在线音乐市场中,百度音乐需要寻找差异化竞争优势。
情怀营销与品牌唤醒:“千千静听”这个名字承载了许多老用户的回忆和情感。太合音乐希望重新启用这个具有情怀价值的品牌名称,唤起老用户的情感共鸣,试图吸引他们回归。
重新定位与聚焦:此次更名也伴随着品牌定位的调整。千千音乐表示将在提供大众化音乐内容的同时,重点发力细分音乐领域,整合音乐人资源,拓展垂直用户群体,试图走一条差异化运营的道路。
从营销角度怎么看千千静听的改名
千千静听的两次改名,是其在不同的市场环境和战略目标下采取的品牌策略,其得失可以从营销角度进行审视:
2013年更名为“百度音乐”的得失
“得”的方面:这次改名在短期内利用了“百度”的品牌知名度,明确了其向在线音乐服务转型的战略方向,符合当时音乐市场的发展趋势。
“失”的方面:更名“百度音乐”的策略也带来了问题。“千千静听”作为一个拥有良好口碑和深厚用户情感积淀的品牌,其资产价值被一定程度上忽视甚至舍弃了,引发了部分老用户的不满。更重要的是,尽管品牌名称更换,但产品本身在用户体验、版权布局等方面并未能脱颖而出,导致其在激烈的在线音乐市场竞争中依然面临困境。
2018年再度启用“千千”品牌(千千音乐)的考量与挑战
尝试唤醒品牌资产,打情怀牌:在百度音乐品牌竞争力不足的情况下,重新启用“千千”品牌,是一种试图挖掘和利用原有品牌资产(Brand Equity) 的行为。“千千静听”的名字能瞬间唤醒一代互联网用户的集体记忆,引发情感共鸣,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重新获取老用户认知的成本,并可能吸引媒体关注,形成话题效应。
面临巨大挑战:然而,情怀营销是一把双刃剑。首先,“千千静听”的品牌印象主要停留在PC互联网时代的本地播放,其形象是否能顺利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在线音乐服务,存在疑问。其次,用户最终留在某个音乐平台,核心考量因素是版权曲库、用户体验、社区氛围、个性化推荐等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能力。仅靠情怀难以维持长期竞争力。当时腾讯音乐(酷狗、QQ音乐、酷我)已在版权和市场份额上形成绝对优势,网易云音乐也凭借独特的社区和推荐机制占据了特定用户心智,市场竞争格局已然固化,留给千千音乐的空间非常有限。
差异化定位的尝试:千千音乐宣布在细分音乐领域和音乐人整合上发力,这是一种寻找差异化定位的营销策略。但在版权为核心的音乐市场,缺乏足够版权支撑的差异化运营难度极大。
总结:千千静听从千千静听到百度音乐,再到千千音乐的更名历程,反映了音乐市场从本地播放向在线流媒体转型的时代变迁,以及一个经典品牌在资本和市场力量下的沉浮。
从营销角度看:2013年改用“百度音乐”,是一次旨在强化品牌协同和战略转型的举措,但某种程度上牺牲了原有的品牌资产,且产品竞争力未跟上。
2018年重新启用“千千”元素,是一次试图借助情怀营销和品牌怀旧来重塑 identity、实现差异化突围的尝试。它唤起了记忆,但音乐市场的竞争核心早已超越了品牌名称本身,内容版权、用户体验和生态建设才是关键。仅靠“改名”和“卖情怀”,而没有强大产品力和资源支撑,很难扭转市场格局。
“千千静听”这个名字承载了许多人的青春记忆,它的故事也提醒我们,品牌决策需要权衡短期利益与长期资产,并且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产品和用户体验的本质。
相关推荐:
关键字词:千千静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