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网络营销 > 正文
toB行业能用toC的打法吗?toB和toC营销的区别
发布时间:2024-10-25 21:53:40 编辑:admin 浏览:721
德鲁克说:市场营销的目的就在于深刻地认识和了解顾客,从而使产品和服务完全适合特定顾客的需求。
近年陆陆续续接触了一些toB业务为主的公司,发现toB业务和toC业务有很多不同:比如toB业务一般转化周期长,但替换成本高,合作相对持久;比如toB业务拓展的核心就是一层层找到决策者;比如toB业务普遍存在账期,因为账期导致的坏账不可忽略;比如toB业务的决策者和使用者的诉求往往不是一致的;而toB的客户和用户也经常不是同一拨人。
但在营销层面(非销售),尤其是基于线上营销层面,大体是相似的。甚至我觉得,toC现在追求的精细化营销和垂类,实际上已经开始接近toB,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增量有限的市场。
在消费决策链条中,角色通常分为以下几种:
影响者:引导
决策者:拍板
购买者:付钱
使用者:使用
针对终端消费者也就是toC领域,决策者、购买者、使用者往往是同一人。当然也存在特殊情况,比如婴儿奶粉的使用者实际上是婴儿本身,或者送老婆一台手机的消费决策;而使用者的体验,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,严格来说并不属于营销范畴。但不要忽略的是,使用者的体验,会影响其在以后作为其他角色的态度(比如作为影响者,也就是口碑营销要注意的),同时,对使用者的影响,也会动摇决策者的态度。
但针对toB领域,决策者、购买者、使用者往往不是同一拨人。在传统的toB销售中,重要的是找到“关键决策人”,在很多企业实际上就是老板或有话事权的高管。所以toB业务中,会非常关注对方的组织结构、汇报关系、派别和嫡系,以及不同人对于利益的诉求。(这个不一定指违法的东西,不同岗位及不同人/团体的诉求是不一样的)
在线下营销领域,往往通过行业展会、论坛等来宣传业务,这实际上是高效触达影响者和决策者的一种方式。
那在线上营销也是一样的。从基于关键词的搜索引擎营销,到现在基于标签化的千人千面,实际上更方便了信息的主动传播。alibaba这种B2B平台获得海外客户的方式,也是充分借助了Google的东风。最近的人贩子余华英案,杨妞花最初就是通过短视频被人看到从而找到亲身家庭的。这在传统的信息分发逻辑中是很难想象的。
1. 不管toB还是toC,最终都是在找到对的人。
做游戏的,希望找到玩家。做电商的,希望找到买家。
而toB的也是一样,即使我们按照前面的角色来分,也是一样的。要么找到影响者,要么找到决策者。
而影响者,决策者也是人,他们也会用搜索引擎,也会刷短视频,也会用微信。
只不过,不同人的关注点不一样。
我有看过一些做税务筹划,做招标代理的短视频账号,这些短视频,大多数人是不会留意的,即使算法尝试性地推送给你也会被你划走,因为你不是目标客户。我还看过教你做小吃实际上目的是为了骗你加盟的短视频。
传统的C端的玩法,开头几秒钟,标题是不是吸引人,完播率互动率这些依然适用于B端。
博商张琦,程前朋友圈,甚至包括华与华的华杉,他们的目标受众实际上就是那些传统的企业主。你可以不屑一顾,一是因为你不是目标受众;二不是你感兴趣的话题,你也无法感同身受。
包括媒体报道,也是传统toB公司经常会做的事情,而现在实际上也更偏新媒体了,许许多多的公众号实际上主要也是靠公关稿活着。而选择哪个公众号合作,实际上就是一个双方目标群体匹配的过程,toC不是也找KOL和KOC合作嘛。
2. 不管toB还是toC,最终还是终端客户来买单。
还记得以前看电视,电脑广告尤其是笔记本电脑广告最后一定会有一个intel inside的LOGO,配上标志性的“等灯等灯”。现在的电视广告,也经常在画面角落或者最后一秒,显示京东搜索XXX的图标和字样。
对于intel来说,买笔记本的客户并不是他的直接客户,因为没有人会自己攒一台笔记本。intel的客户是这些笔记本电脑厂商,这块实际上是toB生意。但intel通过这种方式,植入到终端客户的心智中。渐渐地,客户在选择买什么笔记本电脑的时候,就会考虑是不是intel的CPU而不是AMD。
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宁德时代。雷军在发布小米SU7之前,在微博上曾经说过,有人让我卖9.99万,怎么可能,我们用的电池都是宁德时代的,光电池成本就十几万了。雷军这番话,实际上就是在给宁德时代做宣传,侧面宣传宁德时代的电池比较好。宁德时代的客户并不是终端消费者,当合作的车企在宣传的时候都要强调用的是宁德时代电池的时候,终端消费者实际上也在不断强化认知和记忆。其实宁德时代完全可以切片搞起来嘛。
3. 不管toB还是toC,最终还是比谁更专业。
我们经常说:山中无老虎,猴子称霸王。
考古学的专业人士不进军短视频,自然就会有许多半桶水打着“北京大学”的名号来讲文物知识;管理大师不来,自然就有很多X琦来教人做管理做战略;心理学家不来,自然很多情感号来制造焦虑和对立;车企和制造商自己不下场,自然就有很多动物园动物来说车,这个避震不好,那个电池不安全的。
人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会有敬畏心理,也容易被人忽悠的。即使抛开忽悠不说,先入为主的错误知识和观点被植入,后面要扭转难度也更高。所以,本身就专业的人和企业来躬身入局,显得更重要了。
车企都羡慕雷军,羡慕小米,可是你要知道,小米SU7的内容营销,才真正让人看到了什么是压铸车间、黑灯工厂,让人了解车上每个模块的设计初衷,带大家云参观各种实验室等等。在这些潜移默化中,让人感觉到专业、真诚。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,小米造车之后,在互联网营销层面,就是降维打击其他车企。
宁德时代这种toB的其实也可以让终端消费者看看电池是怎么做的,怎么测的,虽然我不直接向你销售电池,但你可以考虑买包含我电池的车嘛。华为的鸿蒙智行实际上也不是toC挣钱,但不妨碍它把这个品牌认知植入和强化到消费者心智。
除了专业本身,如何专业地用好互联网,也是一门学问。前面说到的短视频领域的开头几秒钟,标题是不是吸引人,完播率互动率等,就是如何专业地用好互联网的一个例子。大多数人连学生时期上课都不认真,怎么可能现在还认真听你讲课,或者看你的长篇大论?
更不用说视频加热怎么投放,人群要不要定位如何定位,关键词怎么设定等等。而这些对于专业人士本身来说就是不熟悉的领域,要么下不了决心做,要么被人忽悠浪费钱,也很正常。
有一些toC的线上营销手段在当下可能不一定适合toB,比如直播,比如大促。
扩展阅读:
白杨SEO:工业品国内市场2B企业获取流量的途径有哪些?举例说明
关键字词: